江蘇生海綿城市師范項目的背景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是指讓城市像海綿一樣,降雨時能隨時就地吸收、儲蓄、凈化雨水,同時補充地下水,干旱少雨時再將儲蓄起來的雨水釋放使用,從而讓雨水在城市肌體實現自然循環和利用。
鎮江市開展類似海綿城市建設的嘗試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海綿城市概念尚未誕生,鎮江便開始吸取美英等國雨水系統構建方面經驗,開展本土化探索。之后,鎮江引入美國的低影響開發 (LID)采用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處理的方法進行滲透、過濾、蓄存和滯留,防治內澇災害,以分散式小規模措施對雨水徑流進行源頭控制,通過合理的場地開發方式,模擬自然水文條件并通過綜合性措施從源頭上降低開發導致的水文條件的顯著變化和雨水徑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比較適合鎮江市當時的客觀情況。
近些年來,鎮江市開展“一湖九河”整治,其中最令管理部門頭疼的是,只要下大雨,金山湖和幾條城區河道的水質會明顯變差,特別是直通金山湖的雨水排污口污水滾滾,更被當地百姓詬病。國內城市建設的地下管廊和排澇系統存在短板,一下暴雨,便會出現內澇,城區“看海”成為日常一景,城市內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上一篇: 中國海綿城市 國家交流大會在寧召開
下一篇: 海綿城市,讓萍鄉實現生態治水